低碳生活论述文,低碳生活论文80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低碳生活论述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低碳生活论述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低碳生活 的论述正确的是?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低碳生活宣传海报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
关于低碳能源的论述?
低碳能源,是替代高碳能源的一种能源类型,它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低或者零排放的能源产品,主要包括核能和一部分可再生能源等。
实行低碳能源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
实施低碳能源需要实行低碳产业体系。其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是为什么呢?
畏,是不敢逾越悖逆。
天命,当然只能顺。
大人,在职在责之人,执公器,当然不能逆。
圣人之言,必然是正确的,否则就不是圣人之言。正确的话,当然不能违背,因为违背了就会遭受损失呀。
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这是孔子所要求我们 的。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三大方面的问题:天命关于信仰,大人关于社会规范,圣人之言关于思想权威。一个人有了这些敬畏、信 仰就会有所皈依,生活就会有所规范,思想就会有一个中心。在 此基础上活着,生活才会觉得有目的,人生才会感到有意义,一 切的事业感、成就感,才会油然而生。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这 些敬畏,这些信仰、规范和中心,那就会恣意妄行,无视社会思 想和行为规范,无所不为,无恶不作,因而是非常危险的。
这句话原文如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节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解释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君子有三畏』,「畏」是敬畏,不是说君子真的恐惧,这个畏也不是讲他自己害怕恐惧,不是。前面我们读到《论语》,孔子也有一句话说,君子之道有三,君子道有三,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仁、勇是君子的三达德。所谓达德,是圣人之德,也是自性中本来具足的德能,叫性德。君子是在修行当中的人,不断的把自己污染的习性去除,恢复本来具有的本性。所以他所修的智仁勇,是依这个三者,三达德而修的。勇而不惧,所以君子无所畏惧,不忧、不惧、不惑,没有迷惑,也没有忧虑,没有畏惧。
所以这里孔子又说「君子有三畏」,这个畏肯定不是指畏惧。因为君子无私无我,所以没有什么畏惧。如果有私心,执着这个「我」、这个身体,就会有贪生怕死的念头,这当然就会有畏惧。我们看到孔老夫子在陈蔡绝粮,绝粮七天,一般人这受不了了,马上就得死。可是你看孔子,真的是不忧不惧,还在那里弹琴唱歌,自得其乐。为什么他不忧不惧?他无我。真正明白了身体不是我,身体好像一件衣服一样,是可以换的,而灵性是不灭的。君子要追求的是恢复自己的灵性,回归到真我本然的境界,这是成圣人。所以对这个身体、这副臭皮囊,不会特别舍不得,不会,没有放不下的。所以能够做到杀身以成仁,即使是死了也不在乎,成就仁的品德,因此大勇而无惧。
孔子在这里讲三畏是什么意思?这个畏是敬畏,不是畏惧。敬畏什么?这里讲到三种,『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他所敬畏的第一个「天命」,这是第一个我们所敬畏的。什么叫天命?要讲得太深了,我们并不懂。《中庸》所谓的「天命之谓性」,这个「畏」可是讲到宇宙的本体了。《中庸》开篇说的「天命之谓性」,就是讲宇宙是怎么生成的。这个天是自性,自性纯真无妄。那命呢?命是妄的,真中起了妄,虚妄的念头起来了。妄念一起就产生境界,所以天命就是真妄和合而产生了宇宙万物。所谓的性就是指真妄和合的这个体,这个体佛家称为阿赖耶识。这个性做为宇宙的本体,现相那个根源,由什么而生的?由我们一念不觉而生。
所以畏天命那是什么?要处处觉照,不生妄念。知道一起妄念就堕入了境界当中,堕入了因果轮回的这样的一个规律当中。没有念头的时候一念不生,那你就是完全跟自性融合在一体,佛法称为常寂光。圣人证得这个境界了,这叫道,他要用道来证得这个境界。所以「率性之谓道」,随顺性德这叫道,随顺这个性叫道。「修道之谓教」,君子依这样的道而修,所修的是见性,回归到自性。因此起心动念不得不提高警觉,一念要是迷了,就在境界里面出不来了。讲这个或许很多人觉得很难懂,那我们换一个说法,讲得比较的通俗易懂一些。天命就是因果,只要念头一动,就有境界产生,境界一现那决定就有因果。因果怎么来的?因为我们有念念相续,所以境界在相续,因果在相续,循环不空,不可以不畏。造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报,岂能不畏?《太上感应篇》开篇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要畏。真正畏惧因果报应,这种人也是觉悟的人,他深信因果,必定能够大明心性。因果跟心性,它是不二的,要证得心性必须从深信因果下手。那么儒家讲求的因果,虽然没有道家、佛家讲得那么多,但是它也有讲到。儒家讲入世,佛家讲出世,道家讲救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低碳生活论述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低碳生活论述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bgnw.com/post/6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