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爱心1 1公益行动,烟台爱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烟台爱心1 1公益行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烟台爱心1 1公益行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烟台法官赴济南捐造血干细胞救人,系烟台第49例, 你怎么看?
为烟台法官的爱心义举点赞!当前的社会太需要这种有爱心和正能量的人。只要我们***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正能量的事情必须点赞![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烟台“吝啬老头”刘盛兰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作为烟台老乡,你有什么想说的?
这虽然已经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刘盛兰老人带给我们的感动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是这样描述刘盛兰老人的:“残念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的确,刘盛兰老人从1996年就开始拾荒助学,十八年的时间刘盛兰老人总计捐款了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这样的行为足以称得上“感动中国”,但是刘盛兰老人自己却不觉得,他觉得自己做的事很小,小到不够感动一个村,感动中国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但是在我们的眼中,刘盛兰老人实在太过谦虚,他每天骑着自行车捡破烂,将自己好不容易换来的钱寄给一个又一个贫困学生,让他们有机会上学,能够学知识,让他们能够拥有光明的未来。反观刘盛兰老人自己,他把所有的积蓄捐出去以后,自己过得相当拮据,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捡来的,甚至吃的菜也是从菜市场捡来的,如此艰苦的生活,谁又能想到这是一个如此无私的老人。
刘盛兰老人的举动实在是不简单,很少有人能够像他一样,将自己赚的钱能够全部捐出,并且十几年如一日。这也启发了我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多做一点善事,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一个小小的善举叶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刘盛兰老人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刘盛兰精神”。
我不是烟台人,但我是山东人,为我们山东人点赞,为这位90多岁的老爷爷点赞。
他家徒四壁,却拾荒助学;他鳏寡孤独,却广施善念;他是村里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却年复18载捐献15万,资助百余学子重返校园。他就是“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
90多岁的老爷爷一生经历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虽然不知道老爷爷有没有参加过战争,但是作为老一辈,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才会对自己吝啬,17年不买衣服不吃肉,这其实不是吝啬,是一种美德。
老爷爷生活这么艰苦还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资助贫穷学生,这是很伟大的事情,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远远要比那些坐拥亿万财富而不回报社会的有钱人高尚的多。对于像老爷爷这样的人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多多关注,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要等到他们去世了才想到。
老爷爷教会我们的不是只有勤俭节约,还有助人为乐,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代代相传,这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维护。
一家之言,欢迎交流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烟台招远有一位普通的孤寡老人叫刘盛兰,大家都说他十分“吝啬”,因为他20年来没有买一件衣服,没有尝过肉味,甚至连一个馒头都不舍得买。他平时拾荒,那么钱都用来干什么了呢?原来刘老用将近18年的时间捐助10万余元,资助了100名困难学生上学。
他是2013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在刘盛兰珍藏的一个深蓝色布袋里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刘老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回信。13年8月,刘老因为肾病住进了医院,可是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学生过来探望照顾刘老。
这么一个慈祥的老人,于2016年1月16日晨5时30分左右,在招远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3岁。他用一生去奉献社会,让贫困的学生能及时上学。我很喜欢感动中国对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纯手工码字,图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喜欢请关注,欢迎指正!有空来撩~
作为烟台老乡我很自豪也很感动。他们那代人是历经磨难的一代,是看着中国成长的一代人。他们那代人是无私奉献的一代人,而这正是我们现在社***缺失的。自私自利处处充满着利益,碰瓷,讹人者到处都是,捡东西要回报帮助人要回报,很多事情牵扯上利益那性质上就变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没有错但不能失去良心,沦为金钱的努力。美德是需要传承的。如今曾得到刘盛兰老人自助的许多人也投身到公益活动中。烟台各地还涌现出许多的爱心团体,延续刘盛兰老人捐资助学的行动。烟台四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目前有50多万志愿者并涌现出7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向刘盛兰老人致敬,他的这种奉献精神我们会永远传承下去
烟台“吝啬老头”刘盛兰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你有什么想说的?
首先对这样一位老人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我完全赞同。对老人近20年来舍己为人助人为乐,默默帮助别人的善举,我是非常的敬佩!对老人在物质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能活到93岁的高龄,深深地仰慕崇拜!
但对“老人17年未添一件新衣,17年未尝肉味,连馒头都不舍得买”的宣传报道,有些反感。显然,这样的宣传是夸大其词不切实际的。这不禁让我想到,在中国为了塑造一个典型人物,往往把小事夸大,把正常的事情往高处拔。
试想老人共活了93岁,17年前也就是76岁,76岁的老人不怎么吃肉是很正常的。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老人,一是有的老人年纪大了没有牙齿不吃肉,二是有的高寿老人本来就多年开始吃素,对肉不敢兴趣,三是有的长寿老人偏爱吃鱼从不吃肉。
关于买新衣的事情,76岁老人开始不买新衣有这样情况。比如旧衣服穿不完买新的怕浪费,农村里这样的老人很多,儿女和亲戚朋友们给的旧衣服穿不完,我的父亲也是,我多年前给他买的新秋衣秋裤祙子有不少到去逝都不舍得穿。
所以刘盛兰老人穿旧衣不买新衣应该是中国农村老人的传统习惯和美德,绝对不是故意节约使自己挨冻而不花钱添新衣穿,如果老人真的没有旧衣穿了,难道不成露体挨冻也不舍得花钱买衣?再说他老人家可能多少买过几件新衣的,十七年那?但为了树典型作者可能把牙一咬就讲了一句***话。
再说吃馒头的事。老人17年不吃馒头很正常,如果不吃饭不吃菜就不正常了,有饭有菜吃哪怕是吃素有什么关系呢?我一辈子不吃馒头都可以,我是南方人最怕吃馍馍了,南方人就爱吃米饭,再说不吃肉长年吃素的人多的是,这个也不必拔高。
以上说这些不是说老人的事迹不好,也不是说老人不伟大,我只是说老人的这些习惯是平常老人都能做到的习惯。老人能够捐钱资助别人,应该体现在他人格的伟大上面,体现在他那种甘于平淡的心灵美!
所以我觉得媒体不应该夸大老人省吃俭用的这一面,我始终反对那种为了帮助别人而伤害自己的行为!通过伤害自己、穷困自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帮助别人,这样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何况老人的本意根本就不是这样,老人即使不帮助别人他的生活也会这样平淡的过,因为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村老人都是这样的生活习惯。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山人的生活感悟》探讨人生,感悟生活,共话养生,闲聊文学,共同学习进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烟台爱心1 1公益行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烟台爱心1 1公益行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bgnw.com/post/5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