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低碳生活,畅想低碳生活绘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畅想低碳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畅想低碳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低碳节水再利用畅想一句话?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减少碳排放,节约水资源,实现循环再利用,以实现低碳节水的理想。通过创新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清洁、高效的环境,为未来世代留下更美好的地球。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地球,实现低碳生活,节约水***,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中国人造太阳的成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人类将不会再有能源危机了?
中国人造太阳距离真正成功还差的远得很,只是阶段性的成功,实现了1亿℃下的等离子体反应,但运行时间还很短暂,距离投入商业运行还差很远很远。
此前国际可控核聚变试验中,成功将Q值提升到1.25,所谓Q值是指应用可控核聚变技术时输出的能量和输入能量的比值。目前的可控核聚变利用超导体制造环形磁场,将气体加热到数千万度,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Q值大于1是实现可控核聚变商业运行的重要一步,起码证明这种技术从能量输出上看,确实是很值得大力研究的。
另外就是运行时间,由于磁环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产生的超强高温和能量爆发的冲击力,设备中关键组件的寿命就成为制约可控核聚变运行时间的重要因素。目前国际上、我国曾经都实现过在1500万以上的高温下运行超过100秒,我国的目标是争取实现2亿℃高温等离子体反应1000秒,100秒到1000秒,差了整整9倍,此处成功将反应温度提升到1亿℃,只是阶段性成功。
目前中俄日法在可控核聚变研究中走的比较靠前,只是看到了曙光,在投入商业运用之前可能仍需要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实验研究。
先把一些通用的指标列出来,才可以谈中国的可控核聚变到底达到什么程度。
Q大于1就意味着“输出大于输入”。烧锅炉的汽轮机“热电效率”在40%-70%,再算一些损耗,认为Q=2.5是成本价。商业应用要求得赚钱,一般认为要Q>50才值得推广。划分一下几个关键点:
Q>0,实现聚变反应,原理性突破标志。
Q>1.0,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盈亏平衡”突破标志。
Q>2.5,输出能量转化为电能后仍大于输入能量,“实用化”突破标志。
Q>50,输出能量转化为电能后可实现盈利,“商业化”突破标志。
中国70年代上了第一台托卡马克CT-6;1984年的环流一号(HL-1);后来的HT-6、HT-6B、HL1M、HL-2,基本只是摸摸原理,谈不上什么成绩。
苏联解体后,中国拿回来T-7,改名HT-7(合肥超环)。这二手货玩了20年,直到EAST的顺利运行。最好成绩是放电63.95秒,仅次于法国的Tore-Supra,但HT-7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中国聚变历史上绝对是值得记住的。
EAST是全世界第一个全超导的托卡马克(别人都是部分超导),目前应该是唯一的“稳态高参数”运行的托卡马克,刷数据那是分分钟的事情啦。
2016年初EAST把记录刷到了5000万度102秒,现在最大的麻烦在内壁上,第一壁材料抗不住辐射,我们的材料学实在弱,拖了后腿。
答:目前只是实现了一亿度电子温度,属于阶段性成功,距离真正的人造太阳实用还差很远。
东方超环由我国独立自主建造,专业名称叫做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这次我国东方超环取得成功的实验,其实在8月份就完成了,只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做了大量计算和校验,直到11月份才公布成果。
早在2016年2月,东方超环就实现了5000万度102秒的长时间等离子体束缚;而这次,东方超环实现了一亿度电子温度(不是离子温度),但没有公布持续时间,猜测持续时间并不长,但也算是一项突破性进展。
可控核聚变作为人类的终极能源,人类对其寄予了厚望,而实现聚变最容易的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在太阳内部,主要进行的就是氘核与氚核的聚变,太阳内部温度大约1500万度。
但是以人类的技术条件,远远无法制造出太阳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能进一步提高温度来实现氘与氚的聚变,实际温度需要数千万至数亿度,温度越高越容易实现聚变反应。
氢弹使用***引爆,可以达到聚变条件,但是该聚变过程是不可控的。
目前能实现上亿度超高温的方式有两种: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千百年来,能源也总能够成为人类大动干戈的理由,科幻***《三体》里有一句话:“从此以后,能源不再是什么需要珍惜的东西了。”如今看来,这种美好愿景似乎距离我们也不远了。
前日,中科院等离子所突然发布消息,素有“人造太阳”以及“东方超环”之称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了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达到300千焦,等离子中心电子温度突破一亿摄氏度的成就。
一亿摄氏度什么概念?也就相当于五个太阳吧!毕竟,即使是真正的太阳核心温度,也不过2000万度,这项技术的难度在于,如何在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保证热量更慢地流失出去,一般来说,把“炉子”造得大一些,便可以相对更容易地提高核心温度。
而此次中科院等离子所能够在比较小的“东方之环”上面取得一亿摄氏度的成就,已经实属难得,但这还不是极限,等到以后以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的标准来操作的话,温度甚至可以飙升到两亿摄氏度,而且难度更低。
“东方超环”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以及研制并且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技术含量顶呱呱。
它的高度仅为11米,半径也只有4米,可整体重量却高达400吨,虽然号称“人造太阳”,不过实际上这个装置看起来更像是一尊巨大的高压锅,但在这其貌不扬的外表之下,却潜藏着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强大力量。
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化石能源储备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随着人口急速增长,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到了那个时候,谁也没法保证人类不会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而“人造天阳”的出现,则有望彻底摆脱人类的能源困局。
“人造天阳”的具体工作原理是将海水当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超高温条件下发生核聚变,从而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供给,仅仅一杯一升海水提取出来的氘和氚通过核聚变所能够转化出的能量,就相当于300升的汽油,而地球上现有的氘足够人类烧它个几亿年都不成问题。
当然,同样重要的是,核聚变非常干净卫生,聚变产物也都是些不存在辐射污染的稳定同位素,现有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经过转化后,或多或少都会排放出污染环境的废料,目前正在应用的核裂变反应,同样也会产生半衰期长达数千年之久的核废料以及重金属废料。
当前,更多制约核聚变产能的,并非做不到,而是成本问题,因为聚变不是说变就变了,不仅燃料加热到上亿度需要消耗能量,维持这个数字同样需要消耗能量,如果聚变所产生的能量不足以支撑消耗的能量,那么就意味着它是不划算的。
首先要明确一点,我国的“人造太阳”还没有成功,目前仍然处于实验阶段。不仅我国没有成功,其他国家也都还没有成功。如果“人造太阳”真的能够实现,人类即将面临的能源危机将会得到解决。
“人造太阳”是指可控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能够把氢聚变成氦,不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虽然人类已经能够实现核聚变反应——氢弹,但这是不可控的,无法用作能量来源。只有实现可控核聚变,才能稳定地产生能量。
可控核聚变使用氘和氚(均为氢的同位素)作为核聚变燃料,它们在高温下会变成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这种混合物就是等离子体。在高温的环境中,氘和氚原子核获得足够高的动能之后会更容易互相碰撞,从而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氦-4和中子,并释放出能量。
在目前人类制造出的材料中,最高的熔点还不到五千度。而核聚变会产生上亿度的超高温,所以需要特殊的装置来约束。对此,我国建造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利用强磁场来约束核聚变反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畅想低碳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畅想低碳生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bgnw.com/post/41418.html